w66利来最给力的老牌

w66利来最给力的老牌 咨询热线:

装修设计 >>当前位置: 首页 > 装修设计

曲靖富源:电润箐林水乡 点亮水族欢歌

时间:2025-09-01 05:08:13

  在曲靖市富源县东南130多公里的滇黔交界处,层林叠翠间藏着一片灵动水乡这里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乡“古敢”,水语中“箐林中有水”的诗意,浸润着80平方公里土地上1.5万群众的生活。

  近年来,古敢水族乡聚焦民族团结,突出水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依靠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南方电网云南曲靖富源供电局以“电”为笔,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电网强基、服务暖心”的答卷:“十四五”以来投入3000余万元筑牢电力骨架,35千伏变电站拔地而起,新建、改造50多千米线台变压器焕新增容,更以“网格经理制”织密服务网络,让可靠电力流进百香果的藤蔓间、淌进米酒的蒸酿里,点亮水族群众的致富路。

  八月的滇东已染秋凉,古敢乡古敢村咪机丫口的百香果种植园里,却满是火热的生机。200余亩绿藤顺着支架攀爬,20多名工人穿梭其间采收果实,45岁的水族汉子张成伟正带着团队勘测场地他筹划已久的果脯果冻加工厂,即将在这里落地。

  “4年前刚种百香果时,我备了4台发电机,现在啊,它们都在仓库里睡大觉!”谈及产业变迁,张成伟的笑容里满是欣慰。

  从最初年收入50万元,到如今突破300万元,再到投资600万元建加工厂、瞄准全国市场,他的致富路,始终与“电”紧紧相连:每年3月至11月的种植季,灌溉水泵需全天供电;10天一次施肥、7天一次喷药,离不开电动工具;两个总容量2300立方米的冷库,在采摘季更是24小时不能断电。

  这份“不断电”的安心,源于供电部门的贴心守护。“供电所的师傅比我还关心果园用电!”张成伟记得,每月都有工作人员上门排查线路,雨雪天更是顶着寒风巡检;遇到生产难题,专业建议总能及时送到。

  如今,藤蔓间的电流不仅催熟了酸甜的百香果,更让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上有老下有小的乡亲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就能在果园里挣到稳稳的幸福。

  在古敢村麦粮地,薏仁米酒的醇香顺着风飘出老远46岁的刘天浩守着自家酒坊,正查看蒸汽发生器的运行状态。

  这个坚守20年的水族匠人,始终憋着一股劲,要把“古敢薏仁米酒”的牌子打出去。而让他的梦想加速落地的,正是一场“电气化革命”。

  “前16年烧煤,后4年用电,简直是天上地下!”刘天浩指着酒坊里的设备,话里满是感慨。

  过去靠煤加热,不仅每天夜里要起身3次添煤,煤尘、煤渣还把作坊弄得脏乱不堪;如今蒸汽发生器、锅炉、起重机全靠电驱动,4个人的活现在1个人就能干,成本降了,环境净了,年产50多吨米酒畅销全国28个省份,年销售额达250万元。

  最让刘天浩感动的,是供电服务的“随叫随到”。今年7月的一个周六凌晨4点,酒坊内部线路突发故障,他本想自己解决,却折腾半天找不到问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供电所值班电线多分钟后,小黄车就亮着灯赶到,又过了十多分钟,酒坊的灯重新亮起。

  “从没因电力问题耽误过生产!”刘天浩说,这股“电暖流”,让他酿出的米酒更添了几分甘甜。

  在古敢乡,像张成伟、刘天浩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可靠电力的支撑下,古敢乡正全力发掘“生态+非遗”双特色资源,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各种彰显水族特色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为了让每一户群众都能享受到可靠电力,黄泥河供电所创新推行“网格经理制”:把全乡村落划分为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属供电服务人员,姓名、手机号贴在电表箱最显眼的位置;各村还建了供电服务微信群,不管是线路故障还是用电咨询,一条信息、一个电话,总能快速得到回应。

  从百香果基地的“保灌电”,到酒坊的“保生产电”,再到村民家中的“保生活电”,富源供电局的服务始终跟着需求走。

  如今的古敢乡,电网更坚强了,产业更兴旺了:百香果藤蔓间藏着增收的希望,米酒蒸酿里飘着文化的香气,水族群众的日子,正如山间的溪水般,鲜活而欢畅。

  古敢乡副乡长郎如锦勾勒着蓝图,“我们不仅要让百姓钱袋鼓起来,更要擦亮水族文化招牌,让古敢成为世界的古敢。”而这份底气,正是源自可靠的电力支撑。

  电润箐林,光暖水乡。当可靠电流遇上特色产业,当贴心服务融入民族风情,古敢乡的振兴故事,正在“电”的赋能下,书写着更动人的篇章。

返回
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电话:0898-0898089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找我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7*24小时为您在线服务